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不屈的乌克兰

| 人围观 |

我本英雄2025-02-22 17:37:11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包括作家茨威格在内,都认为张伯伦的谈判是为了永久的和平。在苦海里泡久了,大家很渴望迎来真正的和平。收音机上,一篇“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的新闻,像春风滋润万物传遍千家万户,大家为自由无忧地建设美好的新生活而心动。空前绝后,震撼人心的一天,让人们洋溢在积极向上的氛围里。

报纸上庆祝欢呼,交易所行情猛涨,每个人神采飞扬,在“和平”迷人的光环里憧憬着丰富多彩的明天。欢呼的火焰来得很快,消失得也很快。随后几天,各种坏消息满天飞,向希特勒的投降有多么彻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就有多么无耻。曾经答应的援助,全部化为泡影。

人的胃口有多大呢,大得不能满足对方投降的欲望,希特勒违反条款,戈培尔公开吹嘘他在慕尼黑会议上把英国逼得走投无路。希望之光的幻灭,只是一瞬。希望之光的照耀,也只有一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详细记录了张伯伦从慕尼黑“和平”归来,大家从内心生起的灯塔,到灯塔快速毁灭的普通人的变化。
和平的濒死状态,让茨威格心如死灰,让普通人的生活变为废墟。绥靖政策和“争取再争取”的政策,已填不满独裁者无穷的欲望。“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及虚假和平的背后,带来的是更大的灾难。一年后,“条约”成为废纸,二战爆发。

忍耐换来的和平只是一厢情愿罢了,英法等国的纵容让希特勒的野心,不断地狂澜。一如丘吉尔所言,在战斗与屈辱之间你选择了屈辱,但屈辱之后你还得战斗。因绥靖政策,英法在德国纳粹面前已丧失了众多优势,慕尼黑事件令英法受到重创。

当下,在召开记者会之前,川普和普京在电话里愉悦交流,从回顾历史到对未来的展望,一副“和平”的画卷徐徐展开。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茨威格有很痛很深的领悟,为了和平,他们非常愿意作出一切牺牲,放弃自己的利益乃至放弃自己的威信,张伯伦到慕尼黑不是为了争取和平而是去乞求和平。争取与乞求,所带来的效果和意义完全不一样。争取是为了真正的正义共同去抵抗侵略者,乞求是对侵略者的顺从与屈服,是放下尊严去求得虚幻的东西。无条件地退让、讨好,乞求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也会换来更大的屈辱与不平等。一个乌克兰士兵坚定地说,如果川普提供帮助,我们将不胜感激,如果没有帮助,我们将继续战斗。乌克兰是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略而战,是为人们的自由和尊严而战,是为拥有永久的家园而战,是守护文明而战,是拒绝通往奴役之路而战。如果拥有虚假的和平,如果是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和平”,如果让乌克兰割地求和,那么公义和道义何在,文明和希望何在,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何在?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继承其庞大核武库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第三大拥核国家。1994年,乌克兰决定放弃并销毁核武器,以换取美国、英国与俄罗斯对其国家安全及独立的保证。四国共同签署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应运而生。长达三年的俄乌战争,谁是侵略者,谁在寒夜里坚决抵抗,一目了然。2月12日,在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英国的国防部领导说:“乌克兰的安全关系到全球的安全,这场战争不仅关系一国命运,若俄罗斯的侵略行径不受制约,将助长各地邪恶的嚣张气焰。当一国边境遭到武力改写,就是在动摇所有国家的安全根基。”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每个人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侵略者的欲望无穷。如果从文明社会沦为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如果丢掉正义、正气,如果丢掉反抗意志,一味地纵容侵略者,屈辱与任人宰割的命运,将会到来。

自由的代价很高,奴役的代价更高。绥靖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妥协与顺从带来的和平是无稽之谈。虚假的和平会给侵略者储备更多的力量。真正的和平是珍视乌克兰的平等、自由与尊严,真正的和平是消灭枷锁与不平等,解除侵略,保障乌克兰的独立与安全。在强权入侵时绝不屈服的土地和人们,荣耀必定属于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