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满满的正能量,高尔基终究还是被斯大林搞死了

| 人围观 |

丁胖子金讲师2024-07-28 17:37:12

正能量满满的高尔基终究还是被斯大林搞死了


高尔基年轻和壮年的时候,是个十足的猛士,利用自己崇高的国际声望和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威信,奔走呼号奋力抢救受迫害的知识分子。

他曾当面愤怒斥责秘密警察头子根里克•雅戈达(1934至1936年期间,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党中央书记,后被定罪枪决):
“人民委员们像任何一个政府一样毫不犹豫地枪毙、杀死和逮捕与他意见不同的人,我们年轻而自由的纯洁翅膀上溅满了无辜的鲜血!”

高尔基号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上过中学的人,都读过他的《海燕》,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多少革命志士和热血青年热血沸腾,不惜把冲昏的脑袋别在裤腰上。

毫无疑问,高尔基是个正能量满满的人,有如溢出熔炉的钢水,好比火山喷出的岩浆,摧枯拉朽燃烧一切。

高尔基和列宁是铁哥们,也是诤友。

1922年,高尔基与列宁大吵一架,一气之下跑到意大利养病。

高尔基年轻时失恋开枪自杀,子弹没打到心脏却射中肺部,一叶肺片被打掉,另一叶肺片被香烟熏成抹布,特别怕冷,一到冬天便呼吸困难,温暖的意大利有利于他的健康和写作。

高尔基和列宁虽然经常吵架,但从来没有闹翻过,列宁还特意到意大利看望他。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篡党夺权”的斯大林多次邀请高尔基回国。

高尔基也有此意,他认为“布尔什维克独裁得太厉害了,应该给他们带进一点民主。”

高尔基的初衷是回苏联充当“民主斗士”。

斯大林当然不会给他当“民主斗士”的机会,他看重的是高尔基的正能量和影响力,视其为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想通过他把广大文艺界人士紧密团结在苏联共产党周围,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队伍。

1928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欢迎高尔基回国的运动,发动各行各业的人给高尔基写信,连少先队员和中小学生也被动员起来。

回国后,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和安排下,高尔基不只在政治上得以重用,在生活上更得到超规格的优待,享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等特权待遇。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内为他提供了一幢花园式洋房,在莫斯科郊外和克里米亚为他建造了两幢豪华别墅,供他避寒。

更为特殊的是,为了方便高尔基前往克里米亚休假和出国采风,还为他准备了一节经过专门改装的专用列车车厢,可以随时挂上火车头出发。

回国后的高尔基在1929年至1933年都被允许去意大利继续过冬,以避开苏联的严寒,随行的还有两名苏联医生,对他进行全程护理,全部费用由苏联政府买单,平时仅为高尔基一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就达30多人。

“革命的海燕”一旦被收买,就蜕变成“笼中的金丝雀”,再也不敢放声啼叫了。

有个叫尤德别松诺夫的囚犯,从人间地狱(劳改营)成功出逃后写了《我的二十六座监狱和我从索洛维茨岛的逃亡》一书,并在英国得以出版,引起轩然大波。

这部书描绘的情景令欧洲人大吃一惊。在此之前,他们看到的是苏共驻欧洲各国政治代表处散发的、介绍索洛维茨的精美画册,配以一张张真实感十足的照片,让人以为那里是个美好舒适的地方。

苏共当局对别松诺夫的书表示了极大愤慨,称那是恶意诽谤。为了平息欧洲流行的关于索洛维茨的传言,当局决定请刚从国外回来的伟大作家高尔基亲自参观索洛维茨劳改营。

“俄罗斯的良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第二部第二章《群岛露出海面》里,对这次参观有详细的描述,并且评价了高尔基:

“乘车去儿童教养院参观。一切多么文明!每人单独睡一张木床,有床垫。孩子们全都聚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忽然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开口了:“你听着,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的吗?要我告诉你吗?
是的,作家点了点头。是的,他想知道真实情况。
(唉,你这坏孩子,你为什么要破坏文学祖师爷刚刚建立的安乐生活…莫斯科市内的宫殿,莫斯科近郊的庄园…)
当时就叫所有的人一包括孩子们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陪同人员—一都退到外面去,这个男孩子花了一个半小时时间把一切都对这位瘦长的老头子说了。
高尔基老泪纵横地从工棚里走出来。
一辆四轮马车接他到特种营长官的别墅里去进午餐。孩子们一下子涌回了工棚:
“蚊子的事说了吗?”“说了!”
“树根的事说了吗?”“说了!”
“人代马的事说了吗?”“说了!”
“从台阶上推下去①这个陪着高尔基旅行的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女特务也在练笔,以下是她写的:
“我们对索洛维茨劳动营的生活进行了解。我去过博物馆…我们全体乘车登上了斧山'。从那里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湖景。湖水呈寒冷的暗蓝色,四周是森林。大自然仿佛被施加了魔术,随着光线的变化,松林的树梢突然闪亮,镜面似的湖水变成火红色。寂静和惊人的美。回来的路上经过泥炭采据场。晚上听音乐会。招待我们吃本地产的索洛维茨鲱鱼,不大,但肉嫩味美,异乎寻常,吃到嘴里好像自己会融化。”
--《M·高尔基父子),科学出版社,莫斯科,1971年,第276页。”

“的情形呢?…麻袋呢?…在雪地里过夜呢?”
全部,全部,爱说实话的孩子原来全部都说了。但是我们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
六月三十二日,已经和男孩子谈过话以后,高尔基在为这就访问特备的“意见簿”上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
“我准以用简单的儿句话表述我的印经我不想而且羞于心对慨是臂褐不的革命卫王时又能成为异靠勇政的文化适的人们的惊人的毅力做一些俗套的颂扬。”
三十三日,高尔基登船离去。
他的船刚二离岸,那个男孩子就被枪毙了,
(噢,阐释人心的高手!精通人学的专家!他怎么意没有把这个孩子带走?!)
这就是他们向新的一代灌输对正义的信仰的方式。
人们试图对我们说,这位文学界的领袖在上面曾百般推托,不愿意发表对北方特种营管理局的赞颂。
但是这怎么行呢,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这可是在资产阶级的欧洲面前啊这可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啊,在这样危险而复杂的局势下啊那里的管理制度吗?…我们会改变,我们会改的。王是他就发表了自已的文章,这篇文章接二连三地转载于我国的和西方的自由人的各大报刊,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壁察洛维获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生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
在他行将入木的时候,给了群岛以祝橘…
我向把高尔基从意大利归来直到死前的可怜的行径妇时他的深见和期涂。但是不久前公布的他的二十年代书值爬便比那更低下的动机物质欲解释这个现象。
《索洛维获群岛》杂志,1929年,N01,第3页。(这段题词没有全集)”

(高尔基)乘车去儿童教养院参观。一切多么文明!每人单独睡一张木床,有床垫。孩子们全都聚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忽然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开口了:“你听着,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的吗?要我告诉你吗?”是的,作家点了点头。是的,他想知道真实情况。

当时就叫所有的人——包括孩子们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陪同人员——都退到外面去,这个男孩子花了一个半小时时间,把一切都对这位瘦长的老头子说了。高尔基老泪纵横地从工棚里走出来,一辆四轮马车接他到特种营长官的别墅里去进午餐。

孩子们一下子涌回了工棚:“蚊子的事说了吗?”“说了!”“树根的事说了吗?”“说了!”“人代马的事说了吗?”“说了!”“从台阶上推下去的情形呢?麻袋呢?在雪地里过夜呢?”全部,全部,爱说实话的孩子原来全部都说了!!! 但是我们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已经和男孩子谈过话以后,高尔基在为这次访问特备的“意见簿”上留下了这样一段题词:“我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述我的印象。我不想而且羞于(!)对既是警惕不倦的革命卫士同时,又能成为异常勇敢的文化创造者的人们的惊人的毅力做一些俗套的颂扬。”

二十三日,高尔基登船离去。他的船刚一离岸,那个男孩子就被枪毙了……(之后)他就发表了自己的文章,这篇文章接二连三地转载于我国的和西方的自由人的各大报刊,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称拿索洛维茨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宣称犯人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在他行将入木的时候,给了群岛以祝福……

我一向把高尔基从意大利归来直到死前的可怜的行径归因于他的谬见和糊涂。但是不久前公布的他的二十年代书信促使我用比那更低下的动机——物质欲——解释这个现象。

高尔基在索伦托吃惊地发现他既未获得更大的世界声誉,也未获得更多金钱(而他还有一大帮仆役要养活)。

他明白了,为了获得金钱和抬高声誉,必须回到苏联,并接受一切附带条件。他在这里变成了雅戈达的自愿的俘虏。斯大林搞死他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是出于过份的谨慎:高尔基对一九三七年也会唱赞歌的。

那么,高尔基是怎么被斯大林搞死的呢?

高尔基毕竟是个有良知有底线的作家,虽然被斯大林收买,大多时候违心歌功颂德,但有时候仍然唱反调,这让要求绝对服从的斯大林极为不爽。

当斯大林意识到高尔基不可能完全成为驯服工具时(高尔基竟然拒绝为斯大林写传,之前,他已为列宁写传),就成了负能量,开始着手整治收拾起他来。

1934年夏末,高尔基像往年一样,申请去意大利过冬。新一轮大清洗开始,他想避开政治寒冬。

斯大林洞若观火,明白高尔基将一去不复返,断然拒绝,取消了他的专列。形单影只的高尔基被变相软禁在豪华宾馆,四周死一样沉寂。

由于迟迟不肯动笔为自己写传,斯大林给了高尔基一个狠毒的警告,让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佩什科夫突然感冒丧命。

受到致命打击的高尔基,精神和健康状况急转直下,1936年6月1日,从墓地探视儿子一回来便开始咳嗽发烧。

18日凌晨2时左右,迷迷糊糊的高尔基,在秘密警察扮演的医生的哄骗下,吃下他给的糖果,马上心力衰竭,表情万分痛苦又万分迷惑。半个小时后,高尔基停止了呼吸。

此地无银三百两,斯大林将高尔基的死定案成反党阴谋集团暗杀。1937年12月,三个医生中,一个被判监禁25年,另外两个被处死。

假如把晚节比作一根有十个节的毛竹,晚节不保的“文学之父”显然失去九个节,但他坚持不为斯大林写传,好歹保住最后一个节,还得向他表示一丝敬意!

1935年,已近七十高龄的罗曼•罗兰和他的俄国妻子从他们在瑞士的住地启程,开始为时一个月的苏俄之旅。他在高尔基家中住了三周。在这三周中,罗兰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矛盾的,充满痛苦与煎熬的高尔基。

高尔基住在官方分配的别墅中,即使并不出于本心,依然过着事实上如“领主般的生活”。不仅是高尔基,整个国家的作家、艺术家,无论是否情愿,都被纳入体制的控制之下。

高尔基虽然不认同许多政策,但在口头上,不得不表示对这些政策的支持。在面对面的谈话中,罗曼•罗兰就能从高尔基的眼光中感受到深深的惶惑与痛苦。

一个月的苏联之行,让罗曼•罗兰看到了一个无比真实的苏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对苏联不切实际的幻想。 1936年底,安德烈•纪德发表他歌功颂德式的“巨作”《访苏归来》,罗曼•罗兰对此书做出严厉批评。

1938年10月,罗曼•罗兰补充修改了《莫斯科日记》,清晰还原了历史原貌,但要求五十年后出版。这么做并非懦弱,而是他坚信此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1988年,半个世纪之后,《莫斯科日记》面世,三年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走到历史尽头。罗曼•罗兰准确洞见并预见了苏共的垮台。

历史已经证明,历史正在证明,历史还将证明,那些打着正能量旗号,那些标榜正能量或者被标榜正能量的家伙,大都干着龌龊的勾当,大多不得好死。历史一定会重演,只可惜人生难满百,绝大多数人看不到。



——邱散仙-邱贵平-着有《大陆新娘》、《红道》。



随便看看